“法官,对方20万元已经到账,我们申请解除保全措施。”案件调解后的第三天,申请人陈文向周云建筑业调解工作室成员李来忠打来电话。“十一个项目一次性调解处理了,周云建筑业调解工作室确实帮了我们这些小企业的大忙。”电话中,陈文特别高兴。
“将错就错”,只为让解纷更便捷
陈文(化名)投资成立了两家公司,2021年至2022年期间,其以公司承建如皋某建筑公司发包、分包的多项建筑工程。2024年6月,因多个工程款款项未能结清,陈文以个人名义将该建筑公司诉至法院,并在一案中要求支付所涉十三个项目的工程款,且申请法院对该建筑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了保全。
“根据法律的规定,陈文以公司名义承接工程,且与建筑公司之间存在十三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,其应当以公司的名义,将十三个工程拆分后分别进行诉讼。”拿到案件,李来忠立即将案情汇报给首席调解员周云。“拆分成十三个案件是后续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。现在既然是诉前调解,我们工作室何不‘将错就错’,减少当事人来回变更材料的繁琐程序,让解纷更加便捷。”说干就干。为了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,工作室邀请如皋市建筑行业协会秘书长翟彩云与周云、李来忠共同对该案进行调解。
“不遗余力”,只为让解纷更高效
在调解工作室内,双方当事人提交了十三个工程的合同签订、施工、付款、结算情况,双方确认十三个工程均已竣工验收完毕。但对于已付款情况,因为收付款方均相同,部分款项难以对应所支付的工程项目。对于工程款结算,双方更是各执一词。其中夹杂着借款、税费等多种往来。
“我方要求陈文立即解除对我公司的保全措施,避免影响公司经营。十三个工程中部分审计价已出,部分仍在审计过程中。对于已出审计价的,同意以审计价扣除陈文及其公司的借款、税费后确定工程欠款。对于仍在审计中的,我方拒绝支付工程款。”建筑公司坚持。
“十三个工程的结算资料,我方早已提交给了建筑公司,根据合同约定建筑公司已经超过了约定的审计期限,未出审计价的应当按照我方送审价确定工程款。现在我的下游分包方也在向我追要工程款,建筑公司必须配合我予以解决。”陈文据理力争。
“今天调解的目的就是求同存异,对于借款、税费、已付款,双方公司的会计可以携带账册互相核对。双方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结算,确需审计确认工程款金额的施工项目,可以暂缓处理。”眼看调解进入白热化阶段,周云及时为双方指明了处理思路。
因当天未能达成共识,后续由周云指导调解,李来忠持续跟进。最终双方多次对账,逐渐厘清账目,确认十一个项目的未付款在扣除借款及税费后,欠付的金额为100余万元,另外两个项目双方同意另案处理。
“三管齐下”,只为让解纷更省心
“陈文申请冻结了我公司账户,必须先解封我公司才能付款。”“目前有四家公司向我追要工程款,我也是火烧眉毛,如果建筑公司不支付欠款,我坚决不同意解封。”未付款虽然有了准确金额,但如何支付又成了双方博弈的焦点。李来忠决定“三管齐下”,经协商建筑公司同意与陈文共同向四家下游分包方支付工程欠款,并在欠付陈文及其经营公司的工程款中予以扣除40余万元。最终,建筑公司支付陈文56万元,于10月份支付20万元后先行解除保全措施,余款36万元在今年底一次性付清。一次调解,三方获益,调解室内双方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,握手言和。
建筑行业是如皋的支柱性产业。2024年初,如皋法院为整合调解资源,排查住建领域风险隐患,倾力打造住建纠纷调处新格局,联合市建筑业服务中心、市建筑法学研究会、市建筑协会、市房地产协会等部门成立了以全国法院先进个人、全省政法系统“忠诚卫士”、江苏省优秀法官、如皋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周云命名的“周云建筑业调解工作室”。
工作室由周云担任首席调解员,民一庭法官、法官助理,还有建筑领域行业协会专家等为兼职调解员。自成立以来,工作室指导推动一批疑难复杂、涉民生痛点、堵点、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(郝玲丽 石娇娇)